
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打工人来说,最令人头疼的难题莫过于购置房产。特别是那些在北京漂泊的北漂族,想要在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安家置业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不少人都忍不住感叹:还是古代好啊,那时候人人都有自己的栖身之所。那么,让我们把时光倒流一千年海纳策略,看看盛唐时期的长安居民是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呢?
根据详实的历史文献记载,唐朝长安城东西横跨9.7公里,南北纵长8.6公里,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,不仅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宏大的都城,更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。想要在这座繁华的都城里购置房产,其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今天在北京上海买房。长安城的规划极为考究,除了庄严的宫城和肃穆的皇城之外,其余88%的区域都是热闹的居民区和繁华的商业区,这种城市布局在中国古代都城中可谓独树一帜。正是这种独特的城市格局,造就了长安城无与伦比的繁荣景象,城中百姓生活富足,商业贸易兴盛,远非其他朝代可以比拟。城内11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与14条东西走向的大街纵横交错,将整座城市巧妙地划分为108个规整的坊市。
展开剩余67%大诗人白居易堪称历史上最著名的长安漂,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购置房产而奔波劳碌。初到长安时,白居易就被这座城市的繁华景象和规整布局所震撼,挥毫写下了百千家似围棋局,十二街如种菜畦的传世名句。在唐朝的长安城,住宅区也像现代一样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,既有奢华的高档住宅,也有面向平民的经济适用房。以朱雀门横街为界,长安城被自然地划分为四个区域,民间流传着东贵西富,南虚北实的说法。由于皇城位于东北方位,因此北部人口较为稠密,而南部则像是新开发的区域,居民相对稀少。朝廷官员为了上朝方便,自然选择离皇宫较近的东城居住,而富商大贾则多聚居在西城。因此,皇城周边的房价最为昂贵,其次是东市附近,西市周边次之,而南城的房价则最为亲民。
与现代人可以通过贷款购房不同,唐朝人买房可没有首付三成再按揭这样的便利条件,绝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全款购房。即便是像白居易这样名满天下的大文豪,也要等到五十岁才终于拥有自己的房产。他在诗中无奈地写道:游宦京都二十春,贫中无处可安贫。在长安打拼了整整二十年都没能买上房子的白居易,只能靠写诗卖文维持生计。更令人唏嘘的是,就连唐朝的达官显贵也难逃买房的困扰,比如官至宰相的姚崇,同样要为购置宅邸而发愁。
除了房价高昂之外,在长安买房的过程也远比现在复杂。唐朝律法明确规定:普通百姓家庭每三口人可获准一亩宅基地;若是社会地位较低的贱民,则需要五口人才能分得一亩地。也就是说,即便你腰缠万贯、土地广袤,想要自建宅院也不能随心所欲,必须严格根据自身的社会地位来建造相应规格的房屋。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,使得普通百姓想要改善居住条件变得难上加难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中优配-实盘配资_配资开户官网_十大正规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